開學在即,安全先行——2023年秋季開學
開
學
/
親愛的各位家長、同學們:
你們好!轉眼間,愉快的暑期已近尾聲,帶著希望,帶著憧憬,我們即將迎來新的學期。
為確保廣大學生如期返校,安全有序開啟新學期,收獲快樂與成長,在此提醒家長朋友,請您務必和孩子一起牢記以下安全事項:
調整心理狀態
1. 假期末尾,盡量避免帶孩子參加長途旅游或刺激性的游戲,并逐漸減少孩子看電視、上網的時間,為孩子營造一個收心環境。
2. 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幫助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以適應開學后的“時差”變化。
3. 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讓孩子注意營養均衡、葷素搭配。
4. 跟孩子一起檢查假期作業的完成情況,及時查漏補缺,回顧上學期知識的同時預習新學期內容。
5. 和孩子一起添置筆、書包、筆記本等開學用品,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開學氛圍,進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期待開學。
6.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提前聯系一下同學和老師,互相分享假期里的見聞和“新鮮事”,相互關心,不僅能增進同學、師生之間的感情,也有利于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7. 跟孩子一起制定新學期的計劃,樹立學習目標,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消除假期結束的失落感。
防溺水安全
1. 告誡孩子上下學路上不貪玩,不去野外水域游泳、捉魚蝦、玩水,放學按時回家。
2. 有小伙伴去玩水時,要及時勸阻,勸阻無效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或大人。
3. 教育孩子,如果想玩水,一定要在家長的陪同下去正規的游泳館。
4. 若書包、鞋子、文具等不慎掉進了水中,不要自己下水撿拾,應回家告訴大人。
5. 發現同伴溺水,立即尋求大人幫助,同時可向溺水者拋救生圈、泡沫板、救生繩等,不得盲目施救。
交通安全
1. 未滿12周歲不能騎自行車上路,未滿16周歲不能騎電動自行車上路;行走或騎車時不看手機、不聽音樂,不在機動車道騎車,不在路上并行騎車。家長騎車帶孩子時,大人小孩都要確保規范佩戴安全頭盔。
2. 上下學途中,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走斑馬線、天橋或地下通道;不闖紅燈,不翻越護欄;不在馬路上、車輛周圍玩耍;在路口要環顧四周,確認安全后再通過。
3. 乘坐公共交通要遵守秩序,在車上時,要坐穩扶好,不能擅自將胳膊、頭等部位伸出窗外。
4. 乘校車系安全帶;到校時及時下車,小學生回家時見不到家長不下車;不坐三輪車、農用車等無客運資質的車輛,不順搭陌生人的車輛,不坐超員車。
5. 要避開暴雨、雷電、冰雹等惡劣天氣上下學,易發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災害路段,要避開或繞行。
6. 家長下車前一定要仔細檢查,不要把孩子遺忘在車上。
校園安全
1. 教育孩子不攜帶刀具、棍棒等危險物品進入校園;在學?;驅W校周圍遇到可疑人員及時向老師或學校保安報告。
2. 課間文明玩耍,不追逐,不打鬧,以免誤傷自己或同學。
3. 上下樓梯、通行樓道要靠右慢行、不推擠,在食堂、禮堂等人多場所不擁擠,講秩序,避免踩踏。
4. 不攀爬樓梯、走道等區域的護欄設施,不到無護欄的平臺玩耍,避免墜落。
5. 教育孩子與同學友好相處,不打架斗毆,不欺負他人,遇到學生欺凌等突發情況立即向老師和家長報告。
6. 遵守寄宿規定,不亂拉電線、不用明火,不留他人住宿,保持寢室干凈通風,熟知逃生通道,會用消防器材。
食品與衛生安全
1.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不共用毛巾、杯子等衛生潔具,不隨意用手揉眼睛。
2. 在校生病或身體不適要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
3. 不吃“三無”食品,不吃未清洗的食物,少吃生冷食物,不暴飲暴食,不喝生水;少吃高鹽、高糖、油炸、熏制食品。
4. 選擇安全運動項目,堅持適當體育鍛煉,保持充沛精力。
網絡安全
1. 希望家長以身作則,不沉溺網絡,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2. 家長可與孩子商定每天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時間,如上學期間不上網,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每天的20時至21時可以玩,每隔20分鐘讓眼睛休息一下等。
3. 廣泛培養孩子興趣愛好,讓孩子多參與一些家務勞動、戶外活動、體育鍛煉,豐富課余生活,以淡化對網絡的依賴。
4. 教育孩子不要輕易添加陌生人為好友,慎見網友,防范性傷害。
5. 注意信息安全,不把個人及家庭成員的信息在網上發布,如姓名、肖像、手機支付密碼、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
6. 告誡孩子對于陌生人發過來的鏈接,不要隨意點擊、下載等,不輕易向陌生賬戶轉錢,謹防網絡詐騙。
家校協作
1. 學生不能按時到校要請假,提前離校要報批,家校溝通要及時。
2. 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不能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的學生,家長或學生要及時告知學?;虬嘀魅卫蠋煛?/p>
3. 孩子節假日外出活動,家長要知去向、知同伴、知內容、知歸時,提前強化安全教育,做好安全保障。
4. 家長要主動學習安全防范知識,掌握安全要求,認真開展家庭安全教育,履行監護責任。
開
學
啦
新學期,新起點,新的開始,
讓我們家校攜手,共同努力,
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來源:安全工作與管理綜自微言教育、中國教育報、湖北省教育廳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