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辦小學今日面談 3個媽媽用現場故事告訴你……
浙江在線4月14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朱戈倩 實習生 隋雪 文 記者 倪雁強 張迪 攝)今天是杭州市主城區民辦小學現場報名首日,一大早,各民辦小學門口就人潮涌動。盡管有網上報名墊底,但有小學昨天夜里12點就開始有人排隊,早上四五點已是漫漫長龍,將小學的面談現場硬生生烘托出“高考”的氛圍。忐忑糾結了多日,終于到了石頭落下來的時刻,每一位家長心中都有無數的感言,記者采訪三位不同風格的媽媽,她們的親身經歷或許會對你有啟發。
清晨6點,錦繡育才附屬小學門口已經排起長龍
坦然型媽媽說:學校也要招適合的孩子
講述人:小A媽媽
小A家住城北,今天早上6點多就起床,6點45分抵達她今天準備參加面談的錦繡育才附屬小學。
小A媽媽收到的通知短信是7點開始領號進入,但是她們發現校門口早已人山人海,她們拿到了500多號。
“聽說很多人都是早上四五點就來排隊了,”小A媽媽搖搖頭,“我以為我們到得算早了,看來焦慮的家長很多啊。”
小A媽媽混跡媽媽群很久,經過多方考量比較,她的備選學校從崇文實驗小學、錦繡育才附屬小學、杭州上海世外小學、長江實驗體育公園校區等多所民辦小學中不斷刪減,最終只報了今天這所民辦小學。
“能否錄取不重要,讓孩子來感受一下,”小A媽媽的心態很好,能錄取當然最好,如果不能也沒關系,她家學區在育才京杭小學,也很不錯。
“我和先生都比較喜歡育才的樸實教育理念,” 小A媽媽告訴記者,她一直以來都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從來沒有報什么奧數學而思,今天來面試前,她也沒讓小A做任何準備。她希望錦繡育才能夠是小A喜歡的學校,孩子能夠在這樣的教育氛圍里成長,但育才只招60個孩子,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生,“尊重學校的安排。”
9點鐘,錦繡育才附屬小學停止發號。書記孔志紅說,面談內容大家都一樣,為了保證公平,第一批孩子出來前就會停止發號。這時候如果沒趕上,那就失去機會了。
校門外人頭攢動,家長們都在翹首等待,有忐忑有焦慮,一位家長說孩子名字還不會寫,還有一位媽媽突然驚叫孩子二位數的加減法還不會做,萬一有算術題怎么辦?如果真的考不上,那就只能去讀公辦,戶口剛剛遷過去,好像來不及進一表生……
10點不到,小A排著隊和小伙伴一起走出了校園,手里拿著一個小面包和一個小鑰匙圈,這是育才的老師送給她的,每個孩子都有。“老師什么都沒教,”小A和媽媽說她做了拼圖,還有把紙折一下變成正方形,老師沒有讓做游戲,只比了跳繩,她跳了30多個。另外一個小姑娘說自己跳了50多個,家里能跳180個,為什么跳得少了,是因為繩子太長,要卷在手上,還總會碰到邊上的同學。
小A出來前,已經有好幾批孩子出來了,一對爸爸媽媽帶著走過人墻,問了句“玩得開心嗎?”還有一對媽媽和老人牽著一個孩子,在問考得好不好,一個小姑娘眼圈紅紅和媽媽說有一道題沒做出。
參加錦繡育才附屬小學面談的孩子們掛著號牌準備進場
學校這么說
“杭州育才小學面談和游戲環節,主要是綜合性要看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語言表達等等,”孔志紅告訴記者,通過孩子的表現,更多看的是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看家長是不是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玩中學習。“這和報班不一樣,”孔志紅說,不要輸在起跑線,起跑線在哪里,就是家長的教育理念。
對于多報學校的孩子錄取會不會受影響,孔志紅說不會,因為錦繡育才不能滿足所有家長的需求,所以,也不會對家長和孩子提這樣的條件。“我看到最多一個孩子報了4個學校,不知道家長怎么安排的的。”
長江實驗小學操場上同一批次的家長和孩子已經排起長龍
冰火型媽媽:朋友圈壓力 不是牛蛙的孩子怎么辦
講述人:小B媽媽
“親愛的,我這幾天都不能跟你們聚會了,因為馬上就要民辦小學現場面談,這幾天我得回家陪著女兒,給她好好做準備。”這是小B媽媽前一段時間的生活狀態,每天一下班她就第一時間趕回家,推掉所有的飯局和聚會,陪著女兒“備賽”民辦小學面談。
今天上午8點,小B和爸爸媽媽趕到長江實驗小學低段部,她們的面談時段是8點半,前面已經有一百多個孩子進去了。8點半,小B和媽媽一起走進校園,小B和7個小伙伴一起排著隊,在老師的帶領下游園,媽媽則和其他家長一起進入另外一間教室,和學校交流教育理念。
“3-6歲是孩子大腦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家庭教育對孩子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請你仔細閱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完后寫下你的感受(可以談談你在孩子3-6歲養育中優勢或不足之處)。”
“哈哈哈,這個話題感受很深啊,我寫了很多,”小B媽媽說,從這個發展指南看,教育應該吻合孩子成長發育的階段,家長需要提前學習小學階段孩子應該養成的目標,站在更高的格局看孩子培養。而且,盡管現在小學教育都在努力培養個性化,但是真正照顧到每一個孩子,肯定還是家長最貼近,家長也需要不斷學習啊。
9點半過,小B和媽媽一起走出校園,爸爸等候在校門口,正聽著其他家長聊天。“如果實在不能進,那就去讀長壽橋小學,我小時候就是長壽橋的,”爸爸說,不過還是希望能夠進長江,為此,他們已經賣掉了城北的房子,買在了長江實驗小學附近。
這一邊,開心等候游戲的孩子們
小B媽媽并沒有告訴孩子今天可能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重要選擇,通過一間間教室的進進出出,小B在懵懂中完成了她的抉擇。“上次來課程體驗,丁校長說起行為習慣很重要,”所以最近這段時間主要在陪她養成良好的習慣,每天晚上都能練一下鋼琴,8點多上床,念一段英語,聽一段故事入睡。“沒有刻意學寫字,但是家里準備了很多書,她有時候也會來問這是什么字。”
“我現在心態已經好很多了,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最焦慮,”小B媽媽苦笑著說,那時候看到周圍幼兒園的小伙伴、朋友圈里曬出來這個孩子的畫作那個孩子的英語,真的讓我們這些不是牛蛙的孩子怎么辦!每天規定幾點到幾點練琴、幾點到幾點識字、幾點到幾點背英語……家里氣壓一直很低。后來發現,其實孩子的成長真的是有規律的,中班要花兩個小時未必能學會的內容,大班可能就只要一小時就學會了。
“我很贊同長江實驗丁校長的理念,根據孩子年齡段對應的身心發展規律來引導學習,”小B媽媽說,身邊有家長在給孩子報幼小銜接、報學而思,她也能一笑而過。
盡管嘴上說淡定,可是身體卻很誠實,面談結束,小B一家迅速趕往西湖文化廣場,11點小B要在這里學鋼琴,下午兩點要學英語,晚上還有一趟繪畫課。“今天是學習日,明天是游戲日,”小B媽媽補充了一句,不過明天下午還有一個思維邏輯的班,還是挺有用,要去上。
那一邊,焦灼思考的家長們
學校這么說
從早上8點開始,每半小時一批家庭進入校園面談,到下午1點,最后一批孩子進入。
校長丁杭纓已經開始忙著看家長們的教育理念。每年,丁校長都會通過這種“筆談”形式和家長溝通教育理念,去年是家長寫給孩子的一封信,今年則是觀點探討。“現在的家長們都很容易盲目,去上培訓班,去學這個學那個,并不是特別懂得去科學地育兒,”丁校長說,通過這份材料,希望能夠提醒家長,與其人云亦云,不如按照孩子年齡段的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的來做。即便面談結束了,家長在以后的育兒過程中也能夠有所獲益,有意無意地作一些引導。
采荷實驗小學的運動場一角
提前型媽媽:中班不小了 好準備起來了
講述人:小C媽媽
比起提前在面談現場排隊的家長,小C媽媽則顯得格外超前,小C還在讀中班,提前了整整一年來到今年江干區新增的采荷實驗學校小學部面談現場探風向。
雖然不能進去,整個上午,小C媽媽帶著女兒在考點外逛來逛去,見縫插針地向帶孩子前來面談的家長取經。
“我們家孩子是本地戶口,現在杭州戶口的小朋友都已經爆滿了,只錄取60個,競爭太激烈了,只能優中取優”,一位剛剛面談結束的家長告訴小C媽媽。
“聽說學校對戶口有要求,咨詢了老師也說,非本地戶口基本上就不用考慮了。不過我們房子就買在楊柳郡,離學校很近,就是孩子戶口還沒遷過來。”小C媽媽說,今年提前過來摸摸情況,心里有個底,先把戶口問題解決掉,“中班不小了,好準備起來了。”
知道小學招生一般都會考跳繩,小C媽媽已經開始帶著女兒練習。“現在一分鐘基本能跳40多個。上了小學之后,體質測試對跳繩也有硬性要求。現在邊玩邊練習,增強一下體質也好。”
看到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勢頭,小C媽媽直言壓力不小,“現在各個家庭對小孩教育的投入都很大,選學校,離家近,孩子上學方便是一方面,優質教育資源大家都想往里擠。(采實小學部)雖然是個新學校,但是采實集團辦的學校,肯定差不了。”
比起稍顯焦慮的小C媽媽,還在上幼兒園的女兒顯然無憂無慮了許多,穿著白紗裙在走廊里跑跑跳跳,和剛結識的小伙伴已經玩得火熱。
現場還有小朋友面談結束后奔向家長大喊,“太好玩了!題目很簡單,有一道題是看圖講故事,我給老師講了一個長頸鹿用自己的脖子做橋,讓其他小動物通過的故事!”
學校這么說
采荷實驗學校小學部的面談將持續一天。與其他學校的人頭攢動的火爆現場不同,校園很安靜,參加面談的家長都進入了等候室,孩子們也分批進入6個游園室,校園內外一片秩序井然。
“小朋友的游園分為面談和活動兩個部分,活動環節有跳繩和類似于搶凳子的搶沙包游戲,主要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身體素質、交往能力、興趣特長等,家長只需要現場確認信息就可以了,”采荷實驗學校小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不過,小學部和初中部不是九年一貫制直升概念,要按照當年杭州市小升初畢業實施方案執行。同等條件下,會優先錄取小學部畢業生。”
寫在文末的話
“今天晚上,應該會有很多家長睡不著了吧。”
一所民辦小學校園門口,家長們交談著,快的小學明天就能公布名單,無論是否錄取,那么多天的糾結焦慮終于可以落地了。
相對家長們的焦慮忐忑,孩子們就顯得單純得多。
和小A小B小C一樣,問起今天是來做什么的,小朋友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不知道,有的說是來做游戲的,有的說是來看溫柔姐姐的(這個回答要給100分)。在他們眼里,這或許只是一場游戲。
很幸運,絕大部分家長沒有把焦慮轉嫁給孩子,也沒有責怪孩子沒有做出題。他們只是希望盡力給孩子爭取更好的教育資源。
縱觀各民辦小學的面談內容,不外乎通過跳跳繩、拍拍球來看孩子的協調能力,通過講故事來看孩子表達能力,通過拼拼圖、做做題來看孩子的綜合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還有一些關于孩子的習慣性養成。部分學校會根據自身特色有所側重。
題目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
與其花時間去做練習題,不如提前就這些方面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耳濡目染。這也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的共識: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加強家庭教育,這是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孩子成長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