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覺得寫作文不輕松
“石環瑋學長說,要重視結構,老師,這篇文章(作者:1502班張可欣)的結構怎么分析”
“石環瑋學長說,可以找經典的文言文練結構,老師,給我推薦幾篇好文章吧,我寒假背一背”
“石環瑋學長說,要重視閱讀,老師,我們今晚繼續讀書吧”
······
昨天,學生開口閉門就是“石環瑋學長說”,石環瑋到底是誰?他究竟給學弟學妹們說了些什么呢?
29日,恩施高中舉辦活動,來自全國各地40余所大學的200多名(報名人數200,其實還有很多人自發前來)恩高畢業生返校感謝恩高、推介大學,部分高校宣講團還走進教室進行重點宣講,石環瑋就是武漢大學宣講團成員,他的宣講任務是分享作文備考經驗。
武
大
石環瑋
在2018屆10班教室講作文
有多少人覺得寫作文不輕松
在高考面前,足足150分的語文有多重要不必我說。一般來說,到高三大后期,考生的數學英語和綜合基本成型,還想再突破超神,只能靠語文。
這里簡單說說作文備考的一點經驗。一是礙于篇幅,二是作文更依靠學生自己,老師能給的訓練和幫助不如文言文、文本閱讀來得多,同時作文又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別的不說,有的人寫作文一個小時還擠不完,有的四十分鐘都嫌多,這差距的20分鐘放考場上簡直比游戲開局領先2000經濟還寶貴。
考場作文,評分要點主要有3個:扣題、結構、文筆。其余影響分數的還有字跡等因素,這里按下不表(編者按:字跡還是很重要的,石環瑋卻沒有說,為何?看看下圖就知道了)。
(圖1為石環瑋在恩施高中2014年體育科技藝術節之現場書法大賽上揮毫)
第1個,扣題
這是最不需要我們操心的,緊跟老師就行。
把握好每次模擬考、周考、統考的作文題和考后老師的講解,基本來說就夠了。如果你仍然覺得這是你的短板,那其實也挺容易,我以前有個同學,任務驅動型作文總是審不準題,請教了老師后是把這個板塊當作數學來練的——把買的復習卷子里的作文題單獨拿出來,放手里集中練,刷完再總結,如此這般來了十幾二十道題,“有奇效”。
第2個,結構
要練好結構,你得學著去模仿:段位稍差的,去借同班語文好手的作文;稍好點的,去看高考滿分作文。
大神就不用太拘泥,時評類、人物描寫類,《南風窗》《南方人物周刊》等南方系報刊在紙媒衰微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著高水準;雜文類,魯迅王小波在漢語文學里是越不過去的高峰,讀他倆的準沒錯;記敘文的大家更是不勝枚舉;如果懶得找課外材料,課文中許多文言文,比如《過秦論》《捕蛇者說》《病梅館記》,里邊的起承轉合從古到今讀書人都在學,其犀利程度可見一斑。
注意,這里的模仿并不是當刷微博似的瀏覽一遍就算過,而是要按照正經語文課堂的路數來——先把文章分層,再概括段落大意,提煉主旨,最后回過頭看看作者是怎么一步步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由古及今地闡述自己觀點,逼近主題的。看起來挺復雜,但你做過一遍就知道并不比仔細讀兩遍文章費時。這弄完的成果類似思維導圖,好理解也好記,考場上輪到你寫的時候,心中也就有了個框架或者是模板,自然下筆如有神助。
第3個,文筆
語言好,作文的印象分就差不了。
說實話,文筆與閱讀量是正相關,讀書多了文筆自然好,但這不妨礙我們找到些捷徑。我當時是這么來的:平時積累素材,不是照著抄在積累本上就結了,而要稍稍改編一下,分分類,哪些適合放在開頭,哪些適合結尾,哪些適合轉折,哪些萬金油用哪兒都合適。把好句子整理清楚,形成自己的語言庫,在考場上拿來就能用。
當年我的作文,老師一念全班都知道是我寫的(編者按:余華老師說,她每次講作文,課堂氣氛都特別活躍,石環瑋同學作了很大貢獻)。套路熟了,寫作文簡單得要命,唰唰唰跟流水線作業似的,大考我就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應對前面的題目。
同時,還要注意把自己常用的語句進行“升級”——辭藻華麗不代表文筆好,但是分數絕對比稀松平常的語言要高。“XX仿似一朵迎春與曼陀羅交纏而生的兩生花,愿你我能踏芳歸來,步履留香”就是比你說“XX是把雙刃劍,我們要用好它”更讓閱卷老師欣賞。
以上,我說的是怎么“考”,而不是怎么“學”;學好作文人人都知道怎么辦,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到伯恩哈德,從法國十七世紀古典主義戲劇文學到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你往死里讀往死里練,用不了二十年保管你能到業余作家級別。這是廢話。文學是條很長的路,要走遠走好很難,但是高考作文要考好,一點都不難。如余華(編者按:作家余華,還是語文老師余華?)所言,沒有人寫不好高考作文。我們班多的是那種高一高二作文在40分左右徘徊,穩扎穩打地復習后高三下經常破50分的人。
不用怕,不用急,慢慢來,總是比較快。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另外,寒假就要來了,有找我要書單的,在這一并給出。這些書目要么短小精悍,要么可讀性強,適合碎片化閱讀,而且基本上在學校書店都能買到。
04
武大石環瑋推薦書單
輔導資料
《作文素材》,張迅主編。素材新鮮有深度,名師欄目幫助非常大,水平遠超其他同類作文素材雜志。
雜志
《南風窗》《南方人物周刊》上邊說過了。《三聯生活周刊》也是老牌雜志,廣度深度俱全。《國家人文歷史》《博物》《新知》,高一對人文自然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很能擴寬知識面。《Lens雜志》(現改刊名為目客和視覺)絕對是國內文藝方面雜志老大哥,我從初一遇見,讀大學了都還在看。應考的話推薦在高考前半個月開始翻翻《青年文摘》,不得不說共青團主編就是厲害,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英語閱讀和完形文章都是從里邊選的,以前還押中過高考作文題。
詩歌
入門的話,北島選編的《給孩子的詩》就夠了。
雜文
《魯迅雜文全集》,還有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我的精神家園》。
能提高想象力的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別看《百年孤獨》厚厚一本大部頭,我身邊所有人都是偶然翻開第一頁,接著就連沖飯都顧不上一口氣讀完的……
其他
葉開的《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很適合高中生讀,跨度大,收錄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從里邊順藤摸瓜能找著不少好作品,我們班當年收藏了好幾套,全班來回借著看。
作者簡介
石環瑋,恩施高中2017屆27班畢業生,現就讀于武漢大學。是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