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
近年來,會寧縣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治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標準,納入思政教育必修課程,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各族學生在民族團結進步實踐中筑夢成長。
各幼兒園努力踐行“民族團結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重點以學前幼兒學說普通話為主,開展“童語童音”、認識56個民族等活動,講述民族團結故事,讓各民族學前幼兒從小玩在一起、學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長在一起,從小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進一步推進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提升幼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小學階段重點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爭做民族團結石榴籽”主題團(隊)日活動為載體,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融入主題班會、書法繪畫、經典誦讀、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類主題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增進學生對各民族根連根、心連心的血脈之情,提高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熱愛祖國的意識。
初高中階段重點以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專題教育課程為重點,安排每學期開設不少于12課時的課程,以教育部編寫的《中華民族大團結》免費教科書為主,在初高中學生中,全面系統進行中華民族大團結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讓民族文化扎根于校園,使學生在接受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中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深度融合到教育系統的宣傳工作中,在各級各類學校校園內,專門設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長廊、園地、主題展室,在校園網站、校報校刊上開辟專題宣傳版面,在校園廣播、電子屏幕上經常性播放宣傳內容,通過人文化、實體化的宣傳,擴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覆蓋面,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