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寫好散文
【本講教育信息】
一. 教學內容:
如何寫好散文
二. 命題趨勢:
(一)課標要求: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薄岸嘟嵌鹊赜^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薄案鶕磉_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p>
(二)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
散文作為文體概念,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散文,是指除詩歌、小說、戲劇、曲藝和電影文學以外的一切文學體裁。如雜文、隨筆、小品、日記、游記、記事文、抒情文、通訊、特寫、人物傳記等。
狹義散文的概念是:以記事和抒情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廣闊、形式自由、情理相融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種文學樣式。
(三)散文的分類:
我們說的散文,即狹義散文。它有三類:
①記敘散文,即以敘事、記人、寫景為基本內容的散文。在這類散文中,著重的是記寫、刻畫人物,以人物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回憶我的母親》。
②抒情散文,即以抒發作者主觀情感為核心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
③議論散文,即偏重于闡明事理的散文。它的說理往往是借助于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
三. 解題方法指導:
(一)散文的寫作特點:
①題材廣闊多樣。
②形式自由靈活。
③重在表意,意在情與理中統一。
④短小精粹。
(二)散文寫作指導:
1、要精心立意。
所謂立意,就是在構思和寫作過程中,提煉和挖掘主題思想。散文重在表意,因此立意是否精深,將決定散文寫作的成敗。文章頭等重要的是要提煉好主題思想,有了主題思想,運用辭彩章句,才有意義,如果沒有明確的主題思想,盡管有一大堆材料,那也不過是“烏合”而已。魯迅所說的“選材要嚴,挖掘要深”,也是提倡在提煉思想上下功夫。
寫作散文,就更要明確表達一個中心思想,若只有一大堆材料,而沒有線把它們穿起來,這樣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即使是一篇千百字的短文,也必須提煉出一個明確的思想,就是說要有一個好的主題,并且要力求把主題搞得深刻些、清新些。
散文寫作主要寫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很少有重大題材。因此,作文時應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比較常見的手法有:從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用生活瑣事講述深刻的道理,用象征的手法等。如《白楊禮贊》、《風箏》等。
在散文中表達思想,從大的方面說,主要有兩種形式:
(1)明述事理,直抒胸臆。這種方式,多見于記言記事的文章,如敘事散文、雜文、小品、札記等。這類作品的思想表達,或者通過直接敘述事件,事件本身就反映出某種思想;或者在描寫、敘述事件的過程中,夾敘夾議,表達出思想觀點;或者通過抒情、議論表達出作者的愛憎情感??傊?,這種方法,一般都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暢快淋漓,直截了當。這是散文中最常見的表達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2)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這也是常見的表達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對一件事或一種景物的描寫,抒發思想感情。這樣的散文,一般較為含蓄,要表達的思想不是作者直截了當地敘述出來,而是通過描寫事情和景物本身,采用畫龍點睛之筆表達思想。
運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這種方法時,有三點應當注意:
① 要貼切;②要新穎;③要深刻。
2、要選材精當。散文的選材必須精而當。因此就需要:(1)以意定取舍。凡能鮮明地表意的材料則取之;(2)以局部見整體。散文篇幅短小精悍,因此選材時必須從局部著手,以一斑窺全豹,以局部表現整體。(3)以平凡求深刻。選材時,要敏感地抓住那些表面看來平淡無奇、司空見慣,內里卻蘊含深刻社會意義和情感意義的題材。
3、要精心結構。散文的結構要精而巧。
(1)以意為脈,編織線索。意脈是散文結構的核心線和生命線,事物自身展開的時間線索也好、空間線索也好、邏輯線索也好,都必須與意脈相一致。
那么,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①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因此可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
②事物線索。許多托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
③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索把事物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④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行動線索。如游記以游程行蹤為線索。
(2)因意定位,安排詳略。一篇散文要寫幾件事,誰先誰后,誰詳誰略,都需要根據“意”的需要而定。
4、要精巧表達。
要精巧表達,重要的是抓住以下幾個重點:
(1)抓住特點,勾勒人物;(2)借景抒情或烘托氣氛,或強化感情,或引發感慨,或以景表情。(3)托物言志。即借助于物表情達意。
練習與指導:以“蟬”為內容,擬寫一個主題和思路。
四. 范文分析:
(一)病文分析:
分析提示:文章結構是否恰當,中心是否突出,結構是否完整。
心景和諧
當東坡居士在波濤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們認為這是激動人心的壯美風景。當竹山先生在落紅之下低吟淺唱:“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我們認為這是寧靜淡泊的風景。當青蓮居士在月明星稀時對長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蔽覀冋J為這是無奈悠遠的風景。
許許多多美的風景組成了我們的泱泱大國,許許多多人文風景組成了我們燦爛豐富的歷史。
我們需要有靚麗的自然來裝飾生存的家園,可在這一片美麗的景象中,你是否覺得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應該有一道美麗的風景——良好的道德品質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需要與生活和諧,與自然和諧,與整個社會和諧。
在意大利,到處都有精致的美景,就連空氣中都飄蕩著藝術的濃香。這時,在廣場上蹦跳著走來一個瘋子,他似乎與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可是當他看到有人在作畫時,便停下腳步,安靜地等他畫完,并凝神注視畫布。等那位畫家畫完了,他又蹦跳著朝遠處奔去??梢娫谶@樣一個國度里,連瘋子也是尊重藝術的。這又是一道多么奇異多么發人深思的風景呀!這是一個民族道德的沉淀,道德是一切美景的起源。
二戰后的德國,有人在荒廢的居民樓中看到了一朵鮮紅的玫瑰。正是這朵玫瑰,讓人們看到了德意志民族的堅強,也喻意著這個民族在經歷戰亂后一定會浴火重生。
這些發生在不同時期的風景,無疑透露出一個信息:只要心中有風景,世界就會很美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也必將成為每一個炎黃子孫心中永遠抹不掉的景色,我們會帶著心中的風景與身邊的風景共同構建和諧的明天!
(二)優秀范文分析:
感悟美麗
糖水喝多了,便不覺得甜;好日子過久了,也會覺得平淡。
慢慢地,我們總借口生活沒有新意而變得不易激動,變得沒有激情,變得慵懶,甚至于麻木。于是我們哀嘆,我們怨天尤人。
其實,只要我們善于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從平淡中尋找激情,從美麗中獲得感動,那么我們的生活并不是“山重水復疑無路”,而是“柳暗花明別有洞天”。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麗,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睜開心靈善感的眼睛,我們將會處處發現美麗。”美麗讓我們動心,讓我們愉悅,讓我們快樂和感動,讓我們陶醉和欣然。
青草綠樹、白云藍天,花香鳥語、長空飛雁,浩瀚沙漠、無垠大海,寬廣的天空、坦蕩的草原,美麗無處不在;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花開花謝,月圓月缺,美麗盡存其中。只要有心,不缺美麗;不缺美麗,便不缺快樂。生活即美,美即生活。一位哲人說:“如果世間沒有美麗,便沒有生命;如果人類不能發現美麗,感知美麗,那生命的意義便失去了大半。”感悟美麗,是生命的需要,是活著的需要,是美麗的需要。
佛家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痹谖已壑校鸾掏诫m是四大皆空,但他們并不拒絕美麗,相反,他們對美麗有著獨特的感悟和珍惜。因而佛教徒活得輕松、活得自在;雖物質淡泊清貧,但精神富足多彩。
把感悟美麗當作你人生路上的一門功課,那么你將發現你的生命旅途中會是鮮花一路,馨香一路。
人生之路漫漫,其間的挫折失敗冷遇落寞在所難免,當心灰意冷時,在痛苦絕望中,于孤獨寂寞里,不要徘徊,不要傷感,不要猶豫,不要惆悵。相信美麗就在你左右,美麗會給你信心,給你勇氣,給你希望,給你快樂。
感悟美麗,生活將變得充實;感悟美麗,生命將變得多彩多姿。
感悟美麗,是人生風景里最亮麗的一道裝飾。
五. 幫你積累:
1、對于一個生命力旺盛的人,愛和孤獨都是享受。莫洛亞這本書的結尾句是說得很精彩的:“若將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時,亦可見它是由斗爭與苦惱形成的,唯此斗爭與苦惱永遠被希望所挽救而已?!?/p>
2、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蘊藏著大自然賦予的創造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讀書上,愛默生提倡一種“創造性的閱讀”。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籍當作注解;聽別人發言是為了使自己能說話;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
3、幾乎一切創造欲強烈的思想家都對書籍懷著本能的警惕。蒙田談到“文殛”,即因讀書過多而被文字之斧砍傷,喪失了創造力。叔本華把讀書太濫譬作將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愛默生也說:“我寧愿從來沒有看見過一本書,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過來,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軌道外面,使我成為一顆衛星,而不是一個宇宙。”
4、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钡屑毻嫖叮l現這話的立足點仍是占有,所以才會有占有欲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5、一味執著也和一味悲觀一樣,同智慧相去甚遠。悲觀的危險是對人生持厭棄的態度,執著的危險則是對人生持占有的態度。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我們寧愿懷著從容閑適的性情玩味它,而不要讓過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們,使我們不再有玩味的心情。
6、人,永遠走在從生存向存在的途中。他已經辭別獸界,卻無望進入神界。他不甘于純粹的生存,卻達不到完美的存在。他有了超出生存的精力,卻沒有超出生存的目標。他尋求,卻不知道尋求什么。人是注定要無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