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農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最新整理By阿
資源描述:
《觀光農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最新整理By阿拉蕾)》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資料-天天文庫。
1、農業生態園規劃設計說明擬投資新建的梁子湖長嶺生態園將成為集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生態農業示范、生態產品生產、生態房產開發于一體,具有高水平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園區。本園將推出四大生態產品:1、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包括生態觀光(生態景觀觀光、生態農業觀光、生態技術觀光);休閑度假(營造生態旅館,配套生態保健、生態療養等設施);生態餐飲(全部提供綠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魚蝦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態知識、生物科學、自然保護、花卉文化等)、娛樂逗趣(動物馴化逗趣、水上娛樂等)。2、生態農
2、業示范和產業化:通過運用生態系統、持續經營、物質循環、食物鏈、立體種養等理論和技術,形成各種優化的生態農業模式,包括大田立體種養,水體立體種養,水生、濕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等,形成高效的農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示范和技術指導,在此基礎上,申辦國家和地方的科研和成果推廣項目,組織農民進行規模化生產,并進行收購、深加工和銷售,提高附加值。3、生態產品生產:包括園林苗木花卉、高檔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檔水產品等等綠色產品的生產。生態產品生產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結合生態農業示范,形成本園
3、的拳頭產品;另一類是結合旅游和生態餐飲,形成本園的特色。4、生態房產開發:生態園優美的環境,為高附加值的生態房產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該項目將是生態園獲取高利潤的主要項目之一。觀光農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摘要:發展觀光農業是“綠色經濟”大背景下的一種自然選擇。許多觀光農業生態園因為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觀光性、生態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范性不強。文章提出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時應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顧的原則,結合實例探討了具體規劃方案,將生態園建成一個“生態農
4、業示范園”、“觀光農業旅游園”、“綠色食品生產園”及“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范園”,最終實現生態園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和可持續發展。關鍵詞:觀光農業;生態園;生態農業;規劃設計在“綠色”和“生態”概念日漸普及、農業和旅游業產業地位不斷提升的今天,走觀光農業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綠色經濟”大背景下的一種自然選擇。觀光農業是傳統農業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產物,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旅游。進入21世紀,觀光農業將是重要的娛樂產業,農業觀光園作為觀光農業的主體必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觀光農業生態
5、園就是采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觀光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將農事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范、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但是在一些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許多項目由于盲目開發或規劃不當而慘淡經營。本文就如何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進行規劃和設計方面的探討,以期對觀光農業生態園的設計和建設提供方法上的參考。1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及發展存在問題1.1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觀光農業生態園建園主要目標是進行生態示范,進一步拓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功能。但一些生態
6、園的設計并沒有結合其建園主要目標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充分發掘現代生態園豐富的資源內涵,因而造成園內功能分區不明確、旅游路線設計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資源。另外,以旅游度假為主題的觀光農業生態園受本身規劃設計影響,客源渠道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到較遠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園區提倡采用自然生態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園內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態知識貧乏,致使服務質量較差,管理比較混亂。1.2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觀光性不強生態園開發既以觀光農業為核心,就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礎設施的投資力
7、度,使農業和旅游開發齊頭并進、相輔相成。現在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只是憑籍溫暖的氣候及特色風情,大建別墅和娛樂場所,開發大規模度假村而偏離生態農業旅游主題。如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農業生產和布局單一,沒有突出兼具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旅游”特色和“綠色產業”優勢,導致觀光性不強;在開發旅游產品時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沒有“培植精品”的觀念,缺乏拳頭產品和特色產品。所以整個生態園形象不明顯,品牌不突出,沒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終導致旅游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難以深度開發。因此,在制定規劃和投
8、入資金時應突出主題、把握方向,避免偏離“農業旅游”的主題,失去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優勢。1.3生態示范作用不強觀光農業生態園是采用生態園模式進行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農業觀光的基礎,體現“整體、循環、協調、再生”原則和“生態文化”內涵。有些生態園開發只以觀光農業為幌子,單純追求營利,沒有采用生態農業的模式來設計和生產,生產的無公害產品也是以高投入換來高產出,沒有完全遵循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這種缺乏文化內涵的生態園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