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老師有話要說|李梓豪:成為老
京報體育 | 記者 李立 卓然
“我從小就踢足球,喜歡體育,喜歡運動。上小學的時候,我的體育老師人特別好。或許就是從那一刻開始,當一名體育老師就成了我的夢想。現(xiàn)在,我距離實現(xiàn)這個夢想只剩最后一點點距離了。”在讀大四的北京師范大學學生李梓豪說。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即將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崗位。面對未來職業(yè)道路,出身體育世家的他,目標就是成為一名體育老師,努力將體育的正能量傳遞下去。
出身世家從小受氛圍熏陶
步入立夏節(jié)氣,京城氣溫開始攀升,戶外運動迎來好時候。上周,記者來到東城區(qū)先鋒體育場,在東側足球訓練場上見到了李梓豪。他有超過1.8米的身高,上著一件黑色外套,下配一條黑色足球短褲,腳踩白紅相間的足球鞋,腿部肌肉飽滿,線條感十足。整個人看上去很精干。“大家先看我做示范。”訓練中,他時不時地吹響哨子,對場上的10余名小球員動作細節(jié)提出要求。
李梓豪今年24歲,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訓練專業(yè)。選擇體育類相關專業(yè),與他生長的家庭環(huán)境密不可分。
李梓豪的母親是前女足國腳曹玥,父親以前練習游泳項目,姨和姨父等親戚也都從事與體育相關的行業(yè)。在長輩的耳濡目染下,李梓豪也自然成為一名體育運動愛好者。“我也是出身體育世家,所以從小非常喜歡體育。”他說。
眾多體育運動中,李梓豪廣泛涉獵,但足球始終是心頭愛。從小學一年級起至高中,10余年間,他一直與為伴,曾長期在八一翱翔足球俱樂部踢球,期間擔任過隊長,隨隊參加過全國中學生足球聯(lián)賽、北京市中學生聯(lián)賽、北京市大學生足球甲級聯(lián)賽等,并獲得過多項比賽冠軍、入選最佳陣容。
“體育運動能夠讓我獲得快樂,尤其是足球,這是一項團隊運動,帶給我很多正向的能量。”李梓豪說,從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自己未來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選擇考北京師范大學,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體育老師,回到校園中,從事體育教育方面的工作。”李梓豪說。
成為體育老師要過這幾關
目標從確立到實現(xiàn),這一過程中需要追夢人的堅持奮斗、錘煉本領。
四年大學生活,李梓豪幾乎每天保持體育鍛煉、練習體育項目技能,同時也要學習非體育相關課程,這也是他成為一名老師必須要走的路。
“過去,我是一名足球運動特長生。但進入到大學后,不只是練習足球,籃球、游泳、田徑、體操等項目都要練習掌握,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同時,我作為師范類院校學生,也要學習師范類的課程,比如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體育管理、運動體育與學校體育等。簡單點說,就是要學習如何組織好一堂體育課。考試成績方面要求也是一致的,達不到要求沒辦法畢業(yè)。”李梓豪說,“這也是師范類院校體育學方面畢業(yè)生與體育專業(yè)類院校畢業(yè)生不同之處。”
即將告別大學校園,在追求自己夢想的過程中,李梓豪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應聘校園體育老師的過程中幾經(jīng)周折,也曾經(jīng)去一些學校帶過課,但目前仍算是“顆粒無收”。
李梓豪說,如今校園體育老師需求不小,但應聘壓力同樣很大。“學歷是應聘工作的‘敲門磚’。3月份,我曾報名申請海淀區(qū)一所小學體育教師的崗位,報名時看到報錄比已經(jīng)達到大約15:1。應聘者中不乏研究生學歷,整體而言壓力還是很大的。應聘校園體育老師要先通過所在地區(qū)的在編教師考試,然后根據(jù)學校需求,按照成績確定面試名單,隨后才能進校參加學校面試。如果第一關筆試沒過,也就沒有后續(xù)了。”
此前,李梓豪收到過幾份學校發(fā)出的面試通知,也參加了組織的面試和實習,但到現(xiàn)在還未收到最終確認的錄取通知。“每年招聘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去年受到疫情影響,我這個專業(yè)的學生沒能到中小學進行實習實踐,到今年的應聘過程中顯得經(jīng)驗不足。”他說,“面試過程中,每位應聘者有15分鐘試講,然后嘗試帶一堂完整的體育課,過程會有評委從內(nèi)容、態(tài)度、課堂氛圍等方面打分。從我的感受來看,面試過程很注重老師的教案準備、課堂組織等方面。”
李梓豪直言,由于缺少在校實習環(huán)節(jié),他只能在應聘過程中總結經(jīng)驗。“不同學校看側重不同方面能力。比如,我此前面試的黃城根小學,他們是一所足球傳統(tǒng)校,有專業(yè)隊,所以十分看重老師的足球訓練內(nèi)容、帶隊能力等。而三帆中學沒有足球專業(yè)隊,所以很看重老師在課堂的組織和氣氛方面的表現(xiàn)。”他說,到真正的課堂才發(fā)現(xiàn)與想象中不太一樣。“小學生比較注重運動興趣培養(yǎng),到了初中,你需要更多地與學生溝通交流,這是教學方式方法的區(qū)別,這也是我應聘過程中總結來到的經(jīng)驗。”
錨定目標不會輕言放棄
一面是夢想,一面是現(xiàn)實。求職體育老師的道路上遇到困惑,李梓豪并未輕言放棄。
李梓豪說,無論小學抑或大學,校園體育老師都留給他深刻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走上這條道路的決心。“小學體育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我至今仍記憶深刻,他說‘身體是你們自己的’,他是想表達如果你不好好上課,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可能沒辦法有個好身體,這也會影響你的未來。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而到了大學校園,通過老師的教導,加上了自己對足球的喜愛,進一步堅定了想成為一名體育老師想法。我希望能把我所學到的知識經(jīng)驗傳承下去。”
面對困惑,李梓豪并沒有灰心。他仍在積極準備,梳理自身優(yōu)勢、提高專業(yè)能力,針對性地投簡歷、找工作。他說,絕對不會放棄成為一名校園體育老師。
“我是體育特長生出身,所以在培養(yǎng)青少年體育運動興趣、組織足球訓練課等方面有著不錯的能力。但我也清楚,與體育教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相比,我這個專業(yè)在應聘教師崗位時并不占優(yōu)勢,但我不愿意放棄。此前,我參加過中國足協(xié)組織的C級教練員培訓,接下來還計劃參加足球體能教練員培訓,希望通過專項培訓提升專業(yè)能力。”他說,“我期待自己成為體育老師的一天,也希望能夠通過體育幫助學生塑造良好體質(zhì),養(yǎng)成優(yōu)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