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17期【靜坊書社】《追風箏的人》讀后
編者寄語
工作坊是一個勤學善思的樂園,更是一片百花齊放的沃土。不同風格的坊員相聚在這里,以激情和勤奮為槳,以責任和使命為帆,凝心聚力、抱團成長,在學前教育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奮力遠航。城市與山區牽手、名師與新手結對、中年與青年組合,打破空間與地域的限制、掙脫理念與能力的束縛,為了打造有溫度、有氣度、有廣度、有深度的研修共同體,匯聚成一束光,綻放自己、照亮前方。
作者簡介
曹娟,女,本科學歷,中共黨員,西鄉縣城東幼兒園教師,2009年參加工作,一級教師。先后獲得西鄉縣縣級學科帶頭人,縣級名師稱號。參與的課題研究分別獲得省級二等獎、園級優秀獎。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追風箏的人》,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總能在腦海里浮現這樣的畫面:在廣袤的曠野上,放飛風箏的孩子竭力奔跑著,頭上的風箏獵獵作響,耳畔不時傳來真摯的承諾:"為你,千千萬萬遍!"
作者卡勒德胡賽尼,1965年生于喀布爾,后隨父親逃往美國。小說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阿富汗安靜祥和的日子里,主人公阿米爾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形影不離的時光被一次風箏大賽后的"劫難"所打碎,難能可貴的友誼與真情在一些謊言與怯懦中漸漸逝去。命運帶走了阿米爾的友情,親情,只給他留下了一片遺憾,生命竟是如此無奈。
成年后的阿米爾意外得知的驚天秘密使他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一條自我救贖的路,去尋找他的親生兄弟哈桑。其中發生的種種不禁令人費解和惋惜,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為了彌補心中的缺失,阿米爾費勁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并與當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花盡心思為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在阿米爾的贖罪之途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與悍匪的激烈較量中,他找回了當年的勇氣;在開導哈桑之子的同時,他也對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認識。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飛的風箏中得到了原諒與補償。
小說最令我感動的就是哈桑所說的那些話,"為你,千千萬萬遍",當哈桑還是一個12歲的兔唇小孩時,就有著為自己的朋友義無反顧付出生命和經歷一切苦難侮辱的巨大勇氣,真誠,純潔。他身上那不可思議的承受力讓人驚嘆佩服,同時也為之心疼,感動,震撼。作為一個仆人的兒子,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坦然忠誠于自己的身份。雖然他的地位低微,但是他的品質卻是難能可貴的。
阿米爾和哈桑,一個是風箏的最好的放飛者,一個是最好的風箏的追逐者,這不應該是最美的故事嗎?但是,風箏的天職是飛翔。我不知道在天空中飛翔的風箏,是天使;而落了地的風箏,卻是魔鬼;落地風箏就是那經過世俗浸染過以后的人性。
讀完這本書就像品一杯茶,有一點點苦澀,但其中的甘甜讓你回味良久。其實人生不正是一杯茶嗎?主人公阿米爾不知在多少個地方回憶起哈桑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他內疚、懺悔,他寧愿付出一切去贖罪,這讓每一個讀過這句話的人內心不禁波濤洶涌,那無盡的酸楚與惋惜之情油然而生,不得不讓人感動。
這本書,我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會喜歡,但我很確定這是一本值得每個人都認真讀讀的書,它可以喚起每個讀者內心潛藏的自私,懦弱和自私的種子。使其在太陽的暴曬和大雨的澆灌下,發芽、開花,然后枝葉蔓延,長出寬容,大度和博愛的心靈果實,這需要一個過程,或許漫長,總之是美好的。
我覺得在我們的成長路上,不管是面對親情、友情、愛情、抑或是陌生的人,都應該心懷感恩和善良,用真心去面對所有的人和事,哪怕最后的結果并非我們想象中那么美好,甚至會覺得不值得,也要執著于自己最初的決定。
我們沒有必要知道斷線的風箏會飛往哪里,甚至連它的影子都不值得去追隨。只要你能為它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方向。
我在耳畔回響起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圖文:曹娟
排版:左卓
審核:韓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