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育視角下低年級學生勞動教育實踐探索
□張麗娜
“學校的菜畦里結出金燦燦的大南瓜啦!”勞動課上,虞山路學校的老師正帶領四年級的學生上食育課程,與南瓜來了一次美好相遇。“這是我親手采摘的南瓜。原來南瓜屬于攀藤植物,是生長在藤蔓上的,今天我還知道了南瓜的品種和外形特征。”四年級二班的一名學生拿著新鮮的南瓜炫耀道。隨后,食堂面點師李阿姨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面點課——奶香南瓜饅頭。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一個個可愛的饅頭在孩子們的手里成形,可有成就感了!
摘南瓜、取種子、做美食……這只是濟南市歷城區虞山路學校勞動課程實踐的一個縮影。“勞動就是用雙手創造美好未來,是無上光榮的事。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一個中小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但長期以來,受考試評價體系、實踐場地等因素影響,勞動教育在很多學校開展得不夠豐實。”濟南市歷城區虞山路學校校長于敬敬認為,要想全面落實“五育并舉”,最大程度挖掘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獨特價值,需要不斷探索勞動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式,讓孩子們在真實的實踐和生活場景中真切感受勞動的魅力。
基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學生的學段特點,虞山路學校構建勞動教育體系,讓勞動教育回歸學生現實家庭生活、貼近校園生活,將生活作為勞動教育實施的載體,從而直達勞動教育的本質——讓學生在勞動中收獲成長。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等文件對我校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知識和理論依據。”于敬敬介紹,學校結合《標準》中課程內容示例,以《濟南市中小學家庭勞動教育清單》為依托,明晰小學各學段學生應當掌握的勞動技能內容。此外,學校還通過調研訪談、成立家長核心講師團、全方位組織動員、勞動實踐基地選址等方式,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多方聯手打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新生態。
家校攜手育人
夯實學生勞動技能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近年來,勞動教育的范圍從校園已逐步擴展到家庭,走向社會,虞山路學校在普及、落實、實踐的過程中,倡導學生從身邊做起,引導同學們踏踏實實做事。從班級到校園,分年級、有目標、有步驟地實踐于家庭環境、校園設施等方面。
在勞動教育的探索中,學校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發揮家長智慧,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立冬時節,虞山路學校的同學們積極響應“眾廚芳”活動,全家齊動手,摘菜、切菜、搟餃子皮等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奉一份小菜、一盤餃子……家的幸福味道全都凝聚在這有滋有味的家常飯里。
在虞山路學校的努力動員下,家長支持理解學校的育人初衷,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各項勞動實踐活動。在父母的陪伴下,學生投入到勞動育人課程中,體會到“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最光榮”的寶貴真諦,有了動手實踐的機會,視野得以開闊,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以勞養德 以勞育心
探索勞動教育課程模式
基于學生的學情及成長發展需求,虞山路學校正在逐步建設校本勞動教育資源庫,設計打造涵蓋自我服務課程、公益服務課程、勞動創意課程、美好生活課程4個方面的勞動育人課程。同時植根家庭生活,以學校為主導,以家庭為主體,讓勞動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潛移默化中發揮出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幫助學生習得勞動技能,感知勞動樂趣,促進個體全面發展。
據悉,虞山路學校開展的勞動主題活動多次被市級平臺轉發,學生作品榮獲歷城區第十五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先進做法在歷城區第一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課例研討中作經驗交流,引起了良好的反響。
下一步,濟南市歷城區虞山路學校將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持續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引領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勞動中感悟,培養積極勞動觀念和熱愛勞動的習慣,為成長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