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棗陽:錦鯉養殖敲開“幸福門”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楊金智、邱佳)“老汪養的錦鯉色澤鮮艷、品相好、體質也好,我直播間的粉絲都喜歡這種觀賞魚。今天我們幾個同行跑了一百多公里,專門來這挑選,希望回家后能賣個好價錢!”冬日暖陽下,看著封裝好的氧氣袋,來自河南省鎮平縣的電商帶貨主播小魯喜笑顏開。
大雪節氣過后,在湖北省棗陽市七方鎮西汪營村的夢滿養殖專業合作社,事先聯系好采購伙伴的合作社理事長汪興平帶著老鄉們正在魚塘收網起魚。
“今天這一網,七家收購商現場挑了六百多斤的精品錦鯉、一千多斤的紅草系列品種,毛收入將近三萬塊錢。”從早上六點忙到中午,盤點完賬本,快人快語的老汪同記者聊了起來。
今年63歲的汪興平有著20多年的養魚經驗,是當地十里八鄉有名的養魚“老把式”。過去他一直養殖“四大家魚”,經營也是四平八穩。近年來,老汪發現社會對觀賞魚的需求激增,幾番市場考察下來,他認為養殖觀賞魚更有前景。于是,在維持傳統養殖模式的同時,他開始摸索著養殖錦鯉、金魚、秋翠等系列的觀賞魚。
“萬事開頭難!”談起往事,汪興平打開了話匣子,養觀賞魚比養家魚更費勁,消毒、投魚苗、喂養、增氧,哪一樣都馬虎不得。剛開始時,由于把握不住魚池清塘、消毒殺菌等技術要點,魚苗的成活率僅有20%,根本談不上賺錢。但認準了的事,就要堅持下去,他購買了觀賞魚養殖書籍和電教片,還請教當地的水產技術專家。幾年下來,魚苗的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養殖品種也擴大到十多個。
隨著市場銷路的打開,外地的訂單也紛至沓來。電商帶貨主播小魯告訴記者,今年她們家鄉的七八名帶貨主播已經來老汪的魚塘不下十次。“錦鯉是水族館里的‘活寶石’,粉絲們都喜歡老汪養的魚,跟他合作大家都放心,今天凌晨三點多我們相約開車過來。這一趟,又不虛此行!”
汪興平致富不忘鄉鄰。在他的帶動下,本村還有另外三戶老鄉也發展了近20畝的養殖水面。七方鎮胡莊村村民胡志國說:“跟著汪大哥學,我自己養了五畝魚,今年收入差不多有五萬元。”
“我本人是襄陽市級科技特派員,市里在我們合作社建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作為站長,我理所當然應該為老鄉們發家致富出點力。”汪興平表示。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